涪江24小时
/ 历史文化
绵阳市涪城区民政局 关于公布第一批县地名保护名录的公告
2025-09-23
区民政局
公告
历史文化
绵阳市涪城区民政局公布了第一批县级地名保护名录,包括皂角铺社区、子云亭、圣水寺、蒋琬墓、谭德政纪念园、绵阳县解放纪念塔、铁牛广场和马家巷等8个地名,旨在挖掘和弘扬区域内的优秀地名文化,展示地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以桥为脉 地标为峰 绵阳书写城市发展新答卷【四十载风华 共筑梦想城②】
2025-09-22
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城市发展
历史文化
绵阳建市四十载,从三线建设到科技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建筑如岭南大厦、新益大厦、长虹彩电大楼、钟鼓楼、越王楼等,不仅记录了城市发展足迹,也成为市民记忆中的重要地标。桥梁如东方红大桥、南山大桥、南河大桥、三江大桥、饮马大桥、长虹大道立交桥和西山立交桥等,串联起城市的交通网络,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
魏城:驿路千年 古镇焕新
2025-09-21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古镇发展
魏城作为千年古镇,自西魏置县得名以来,一直是蜀道上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古迹。尽管地名多次变更,但魏城以其驿站形式延续历史,现今通过保护和创新,推动古镇的新发展。
魏城:驿路千年 古镇焕新
2025-09-21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古镇发展
魏城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曾是蜀道上的重要节点,商业和文化都非常繁荣。如今,尽管地名几经变迁,魏城依然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鱼泉寺和文风塔等,并致力于古迹保护与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清道光十五年的绵州秋景,都在这些诗里
2025-09-14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诗歌文学
清道光十五年,罗绕典途经绵州创作了多首描绘绵州秋景的诗歌,展现了涪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和州城的市井烟火气,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极具巴蜀特色的绵州诗意秋景图。
潼川镇:古城墙下烟火新
2025-09-08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历史文化
旅游
2025年9月8日,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网站报道了潼川镇的历史文化风貌。文章介绍了潼川镇的古城墙、古城门、街巷和廊桥等古迹,追溯了其从古郪国到北宋潼川府的发展历程。尽管历经多次修缮和变迁,古城风貌依然得以保留。近年来,当地政府启动了潼川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修复和保护了历史建筑,并将其打造成绵阳非遗文创中心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展示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
北宋年间得名,历时近千年的演变——潼川镇:古城墙下烟火新
2025-09-07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城市变迁
新闻介绍了潼川镇自北宋以来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变迁,从古城墙、城门到穿斗式民居,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目前,潼川古城经过旅游综合开发,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三台县的文化旅游名片,展示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城市风貌。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我省各地群众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2025-09-03
四川在线
纪念活动
历史文化
9月3日,四川各地群众通过多种方式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表达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展望,强调人民至上、珍爱和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和创新。
安州雎水镇:百年古镇焕新生 碧水青山入画来
2025-08-27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文化旅游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绵阳市安州区雎水镇作为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正通过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该镇的春社踩桥活动正在冲刺国家级非遗,川青铁路站前广场也将连接古今。太平桥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民俗景点,其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参与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
雎水镇:百年古镇焕新生,碧水青山入画来
2025-08-26
绵阳新闻网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乡村振兴
雎水镇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镇,以其独特的文化和民俗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雎水关前的魏延点将台和太平桥上的‘踩桥祈福’民俗活动,均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目前,雎水镇正在通过传承文化、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并冲刺国家级非遗项目。
平武报恩寺:“深山故宫”的传奇与新生
2025-08-24
绵阳日报
文化旅游
历史文化
古建筑
平武报恩寺是一座拥有580多年历史的明代宫殿式建筑群,被誉为‘深山故宫’,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热门旅游景点。通过创新的文旅融合活动,如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和直播推广,报恩寺吸引了大量游客,并持续展现其历史价值与文化魅力。
寄情山水诗韵间—— 看唐庚在芙蓉溪畔的人生感怀
2025-08-18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历史文化
诗歌
人物传记
北宋崇宁年间,唐庚从阆中转任至绵州担任录事参军,常在芙蓉溪上游览并留下《芙蓉溪歌》表达对岁月变迁、历史兴替的感慨。他还曾登上富乐山怀古,写下了《富乐山怀古》。文章还提到唐庚在绵州任职期间的政治环境及个人命运,最终因贬谪至惠州担任监当官,后遇赦返京。
由古堰得名、因古堰而兴 ——重华:跨越千年的别样风情
2025-08-17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绵阳重华镇因古堰而得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重华堰、佛龛岩、老君山古硝洞遗址群等。该镇还拥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火炮街的烟火架和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的传统民俗文化节。当地政府计划加强对古建筑和遗迹的保护,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古镇知名度。
云驾重楼出郡城—— 试读王铤《登越王楼见乔公诗偶题》
2025-08-10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诗歌
文章介绍了唐代诗人王铤及其作品《登越王楼见乔公诗偶题》。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推测王铤担任绵州刺史的时间应在大历十四年八月乔琳任宰相之后。文中还提到了王铤在大历十年为‘石镜’题名,但该说法可能因地方史志误记而存在争议。
郪江古镇:隐匿在时光褶皱里的文明切片
2025-08-10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旅游
民俗
郪江古镇坐落在川北绵阳三台县,拥有2600年历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保存了丰富的汉代崖墓和传统民居,形成了独特的盘龙式场镇布局。每年农历五月廿八举行的郪江城隍庙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古镇通过‘考古+文旅’的方式,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一处活生生的文化标本。
“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特展巡展
2025-08-10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展览
在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宁波博物馆主办的‘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特展上,绵阳市的7件(套)文物亮相,其中包括‘三年相邦吕不韦造’铭文铜戈等珍贵展品。
【游仙】被李白写进诗中的越王楼 凭何闪耀“古今”
2025-08-06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历史文化
旅游
商业
文化传承
绵阳市的越王楼作为唐代四大名楼之一,历经多次重建,现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综合性的商业旅游中心。通过引入沉浸式文旅新场景、非遗体验业态及各类文化活动,越王楼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认同感,还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梓潼:蜀道明珠焕发新活力
2025-08-03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研
梓潼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金牛古蜀道、千年古柏、七曲山大庙及文昌文化等,同时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梓潼通过文旅融合焕发新活力,发展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吸引大量游客。
绵阳文旅融合激活“山水灵魂”
2025-08-02
绵阳日报
文旅
新闻发布会
历史文化
2025年7月31日至8月1日,绵阳市举办了‘乐游绵阳 一起出发’精品旅游北线专场集中采访活动,涵盖了西山公园、报恩寺、木座服务区、扒昔加古寨和李白故里等多个景点。此次活动展示了绵阳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强调了九绵高速全线贯通将带来的发展机遇。绵阳正致力于打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和科技手段提升旅游体验,促进区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绵阳文旅融合激活“山水灵魂”
2025-08-02
绵阳日报
文化旅游
历史文化
生态旅游
非遗文化
绵阳市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深度解码精品旅游北线,串联起李白故里、报恩寺、木座服务区、白马藏族聚居区等多个景点,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和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
【游仙】被李白写进诗中的越王楼 凭何闪耀“古今”
2025-07-31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旅游
商业文化
非遗
绵阳越王楼作为唐代四大名楼之一,历经多次重建,现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仅展示了绵阳的历史文化,还集观光、旅游、商业文化于一体,通过深度市场调研和创新运营模式,提升了游客体验,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千年古县”盐亭——以盐井而名 传古韵悠悠
2025-07-29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文化旅游
历史文化
2025年7月29日,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推出了关于盐亭县的文化旅游系列报道。盐亭因盐井而得名,有着超过1600年的建治史。鹅溪绢在唐代和宋代都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盐亭县通过嫘祖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蚕桑产业,提升知名度。
乐游绵阳 清凉一夏 ‖ “深山故宫”百年紫薇怒放!今夏去平武,不可错过的红墙紫花打卡地~
2025-07-28
绵阳文旅
旅游
历史文化
自然景观
位于绵阳市平武县的报恩寺在盛夏时节迎来了紫薇花的最佳观赏期,这些百年紫薇树与古寺红墙黛瓦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景致。文章还介绍了报恩寺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两件镇寺之宝,并提供了赏花的最佳时间和地点建议。
“深山故宫”百年紫薇怒放!今夏去平武,不可错过的红墙紫花打卡地~
2025-07-27
微平武
旅游
历史文化
自然景观
位于四川平武的报恩寺在盛夏时节迎来紫薇花开的最佳观赏期,寺内百年紫薇树与古建筑群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深山故宫’景观。紫薇花期绵长,寺内还有两件镇寺之宝,包括一尊由整根千年金丝楠木精雕而成的千手观音像和一座国内现存唯一的转轮经藏。
“千年古县”盐亭——以盐井而名 传古韵悠悠
2025-07-27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文化旅游
蚕桑文化
文章介绍了绵阳市盐亭县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其因盐井而名的千年古县身份以及鹅溪绢的历史。同时,文章还提到盐亭县以嫘祖文化为核心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发展蚕桑产业,并通过嫘祖故里景区和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知名度。
《跟着地名看绵阳》之江油市
2025-07-25
江油文旅
历史文化
江油市因其历史渊源被纳入市级和省级地名保护名录,这座城市承载着三国时期的烽烟和盛唐诗人的文化印记,地名如同涪江之水,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
绵阳两弹城:沉浸式感悟“两弹一星”精神
2025-07-14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红色旅游
科普教育
文化旅游
历史文化
绵阳两弹城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载地,通过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和航天科技馆等设施,结合科技、民俗与红色文化,举办各种文旅活动和研学课程,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生。
【平武】沿着九绵高速游平武 解锁宝藏小城的N种玩法
2025-07-14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旅游
历史文化
自然风光
九绵高速即将全线通车,为游客提供了游览平武的便利。沿途可以参观印象梅林景区、清漪江片区、平南苏维埃旧址、白马风情、药丛山和报恩寺等景点,体验羌族文化、避暑胜地、红色历史、自然保护区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三台潼川一小:百年教育的明珠
2025-07-12
三台县七一小学校
教育
历史文化
潼川一小,始于1915年的第二模范初小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搬迁,最终在2009年定名为三台县七一小学。从最初的火神庙改建校舍到现在的现代化设施,学校见证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
【平武】沿着九绵高速游平武 解锁宝藏小城的N种玩法
2025-07-10
绵阳日报
旅游
历史文化
自然风光
九绵高速即将全线通车,将平武县的多个景点串联起来,包括印象梅林景区、清漪江片区、平南苏维埃旧址、白马风情、药丛山、报恩寺和高村老河沟等,为游客提供了一次全方位的游览体验。沿途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感受羌族特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诗意江油 清凉一夏 ‖ 刷完秒懂李白故居·青莲文旅度假区
2025-07-10
江油文旅
旅游
历史文化
美食
李白故居·青莲文旅度假区位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小镇,是一个结合自然观光、历史人文及现代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这里不仅有太白碑林、陇西院、太白祠等传统景点,还有李白·时光里古风商街、静夜思李白文化主题酒店和竹园村特色火锅等现代设施,是成渝地区游客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翻开历史的一页,在安州开启一段红色旅程
2025-07-01
今日安州
红色旅游
历史文化
爱国教育
安州区依托其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打造了三处红色教育基地,包括老望沟村‘红色美丽村庄’、千佛山战役纪念馆和安州区烈士陵园,以及博物馆革命历史厅。这些地点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了红四方面军与川军激战的历史,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
【旅游快刷】刷完秒懂李白故居·青莲文旅度假区
2025-07-01
李白故居青莲文化旅游度假区
旅游
文化
历史文化
李白故居·青莲文旅度假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是一个结合自然观光、历史人文和现代娱乐的综合旅游景点。这里不仅有国家4A级景区‘李白故居’及其周边的传统景点,还有现代网红打卡点如‘李白·时光里’商业街、亲子乐园等。同时,还包括了太白祠、静夜思酒店、竹园村特色火锅以及李白文化博物馆等设施,适合亲子度假和学生研学游。
探秘三台东汉崖墓:三室古墓藏玄机 精美石雕越千年
2025-07-01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历史文化
考古
在三台县秋林镇秋方村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东汉‘三室’崖墓,墓壁和墓龛上有精美雕刻。专家推测墓主家境殷实,身份地位较高。当地政府计划加强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此文物点,以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第三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拟定名单公示 绵阳8处地名入选
2025-06-30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地名保护
四川省民政厅公示了第三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拟定名单,绵阳市的江油、魏城镇、重华镇、雎水镇、忠孝乡、王右木纪念园、北川红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和鲁班水库等8处地名入选。这些地名涵盖了千年古县、千年和百年古镇、红色地名以及自然景观等多种类型,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第三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拟定名单公示 绵阳8处地名入选
2025-06-29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地名保护
四川省民政厅公示第三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拟定名单,绵阳市江油、魏城镇、重华镇、雎水镇、忠孝乡、王右木纪念园、北川红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以及鲁班水库等8处地名入选。这些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对弘扬四川文化、推动地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约翠云廊 徒步古蜀道 “七曲山千人徒步游”开启暑期旅游热潮
2025-06-28
梓潼旅游
文化旅游
徒步活动
历史文化
2025年6月28日,来自成都的1190名旅游达人和徒步爱好者参加了七曲山风景区举办的‘七曲山千人徒步游’活动,旨在推广古蜀道文化和旅游资源,弘扬蜀道精神。活动不仅展示了翠云廊古柏群的美丽,还介绍了古蜀道的历史意义,如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促进民族融合等。七曲山风景区正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创新经营模式,努力构建旅游生态经济圈,提升游客体验。
红色基因永传承,初心如磐志更坚丨第19周升旗仪式学生主题演讲
2025-06-23
绵阳东辰高级中学
教育
历史文化
绵阳东辰高级中学举行第19周升旗仪式,高一学生张运镓以‘红色基因永传承,初心如磐志更坚’为题进行主题演讲。演讲回顾了中国革命历程,通过先烈事迹和当代英雄榜样,阐释红色基因的传承意义,呼吁青年继承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长征路上看四川”甘孜行活动结束
2025-06-23
绵阳日报
文化旅游
教育创新
历史文化
为期6天的“长征路上看四川”甘孜行活动结束,参与者在康定体验了教育信息化、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的丰硕成果,同时参观了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和传统工艺工坊,感受了甘孜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你知道吗?绵州这些特产也是唐代贡品
2025-06-22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农业特产
近日,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让人联想到唐代绵州(今绵阳)的名优特产,包括橘、白藕和甘蔗,这些特产曾被列为朝廷贡品,具有极高的品质和历史价值。
六一超燃玩法!住建萌娃解锁城市黑科技,穿越千年绵阳
2025-06-03
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儿童活动
历史文化
科技创新
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举办了一场名为“未来城市建造者养成计划”的六一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五八社区、绵阳博物馆和富乐山公园等地体验海绵城市的科技和历史文化,激发他们对城市建设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左绵植海棕 异域可为通
2025-05-25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诗歌
古代文化
杜甫在《海棕行》中描写了来自南洋的海棕树,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还揭示了唐代绵州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诗中的‘左绵’和‘西域胡僧’等元素,为研究绵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线索。
【仙海】古道:从“沉睡遗迹”到“文旅IP”的蝶变
2025-05-23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旅游
考古
仙海凤凰山古道被纳入‘蜀道数据’金牛道体系,新发现297处文物遗存,特别是铜瓦铺教化碑和‘沉香劈山救母’传说,使其成为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的焦点。当地通过开发新的石板路、实景剧、龙舟赛等活动,以及未来计划的水下探秘、低空旅游等业态,致力于将古道故事融入现代生活,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金牛道绵阳段新发现7处文物遗存
2025-05-19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考古
历史文化
2025年5月19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新发现金牛道绵阳段7处文物遗存,包括涪城区黑家山摩崖造像群、游仙区酌中道里碑等,体现了蜀道建设者的创造性技艺和历史价值。
游仙滥泥铺古驿道:石板蹄痕映照蜀道驿路烟云
2025-05-18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考古发现
绵阳新发现一段保存较为完好的滥泥铺古驿道,该古道是连通绵州与中原的重要交通要道,现已被列为文物保护点。此次发现为蜀道申遗提供了实证,并丰富了绵阳境内的蜀道文化内涵。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
2025-05-18
绵阳日报
考古
历史文化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共调查蜀道里程2073公里,新发现各类文物遗存297处,金牛道绵阳段新发现7处文物遗存。
一城阅古今 满目皆风华——看果亲王允礼诗笔绘绵州
2025-04-20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旅游
清雍正年间,果亲王允礼奉旨赴西藏途中两次经过绵阳,留下了描绘绵州风华的诗作《绵州》。诗中不仅展现了绵州的地理、人文和物产,还提及了当地的越王楼和李白的读书处。允礼的《西藏日记》也详细记录了他途经绵阳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绵州提供了宝贵资料。
一城阅古今 满目皆风华——看果亲王允礼诗笔绘绵州
2025-04-20
绵阳日报
历史文化
旅游
文学创作
清雍正年间,果亲王允礼奉命入藏途中两次经过绵阳,被该城的历史底蕴、自然风光和物产所触动,写下《绵州》诗作,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绵州风貌,并在《西藏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行程和见闻,展现了绵州的繁华与韵味。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2025-03-16
绵阳新闻网
环境保护
历史文化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明确了古树和名木的概念并制定了三级保护制度。绵阳市致力于构建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已挂牌保护14703株古树名木,并建成32个古树公园。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安装避雷针、营养液和防腐剂等,以确保古树的健康和长寿。
绵阳这些“老baby”,超珍贵→
2025-03-15
绵阳新闻网
生态环境
历史文化
绵阳市古树名木众多,涵盖多种历史时期。文章介绍了涪城区、游仙区、盐亭县等地区的多棵古树,并强调了当地政府在保护这些古树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绵阳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解读(一)
2024-07-23
市人大
法律法规
历史文化
《绵阳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出台,该条例共6章33条,涵盖了总则、确定与公布、保护与管理、传承与利用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条例旨在保护绵阳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包括古蜀道遗址、革命遗址、三线建设旧址和地震遗址等,并明确了相关保护对象和管理原则。
蜀ICP备20210201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