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24小时
/ 历史
仙海铜瓦铺教化碑——一通石碑见证清代地方民风民俗
2025-05-25
绵阳日报
历史
文化
考古
位于四川绵阳仙海铜瓦村的一通名为‘铜瓦铺教化碑’的石碑,具有明显的教化作用,为研究清代地方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依据。碑文涉及科举教育、婚嫁与丧葬等多个方面的规范和约束,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有指导意义。
绵阳“时光博物馆”,在找你家“老宝贝”
2025-05-20
涪江观察
文化
历史
记忆
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向全网发起「老物件召唤邀请」,征集与绵阳相关的老物件,包括老照片、旧影像、旧日用品、书信票证、老电器、工业记忆及城市老物件等,以纪念绵阳建市40周年。参与者可通过捐赠、借展或上传照片的方式提交老物件,并提供相关背景故事。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8月31日。
长征路上看四川——走进雅安,感受雨城的“红与绿”
2025-05-19
绵阳日报
文化旅游
产业发展
历史
2025年5月14日,“长征路上看四川”活动走进雅安市雨城区,通过参观318川藏公路零公里自驾大本营、茶厂藏茶博物馆和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感受雅安的红色文化和绿色发展。活动展示了雅安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茶文化传承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绵阳赋》专题座谈会举行
2025-05-19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文化
文学
历史
近期,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等单位组织召开了《绵阳赋》专题座谈会。该赋由93岁老同志高显齐创作,旨在纪念绵阳建市40周年,文辞优美,展现了绵阳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与会专家学者对《绵阳赋》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其记录了绵阳悠久的历史文脉,并生动展示了城市从古蜀道咽喉到中国科技城的变迁。
绵阳历史上的书院探源
2025-05-19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历史
文化
教育
绵阳市拥有丰富的书院历史,从唐代的石鼓书院到清代的六大书院,再到民国时期的左绵书院、治经书院等。这些书院不仅是教育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今,许多书院已经不复存在或仅存遗址,但它们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仍然被人们铭记。
从匡山遗韵到鹤鸣振铎,绵阳历史上的书院探源
2025-05-18
绵阳日报
历史
文化
绵阳历史上有许多知名的书院,如唐代的石鼓书院,清代的左绵书院、治经书院、丰乐书院、桂华书院、鹤鸣书院和匡山书院等。这些书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如今有的已成为文化地标,有的仅存遗址,但依然散发着浓厚的诗书气息。
江楼别宴寄幽怀 月彩高深照客心
2025-05-18
绵阳新闻网
历史
文学
诗歌
文章讲述了唐代诗人杜甫晚年辗转四川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在成都送别好友严武到绵州的场景,通过《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望江楼宴》一诗展现了杜甫的羁旅离情和对友人的不舍。同时,文章还提及了杜甫在绵州因战乱滞留的情况,并介绍了杜甫的生平及作品。
央视播出《跟着李白游江油》
2025-05-18
绵阳日报
文化
旅游
历史
近日,央视三集节目《跟着李白游江油》播出,节目由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王红霞带领观众探寻诗仙李白在江油的成长经历和文化传承,上集聚焦李白青少年时期的亲情友情故事,下集则回顾了江油市李白纪念馆的发展历史和文物精品。
英烈回家!烈士刘定杞魂归故里
2025-05-16
平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历史
军事
社会
2025年5月13日,绵阳市平武县与松潘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举行了烈士刘定杞的迁葬仪式,使他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人员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走访,最终确定了刘定杞烈士的安葬地点。这场跨越半世纪的‘团圆行动’感动了在场所有人,展现了对英烈的崇高敬意和家国情怀。
“长征路上看四川”活动雅安行启动
2025-05-14
绵阳日报
文化旅游
教育
历史
2025年5月14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雅安行正式启动。活动期间,5支队伍将重温历史,弘扬长征精神,并深入了解雅安在教育、交通、工业及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就。
五一劳动节 | 致敬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
2025-04-30
绵阳仙海云盖寺
节日
历史
宗教
文章介绍了2025年五一劳动节的放假安排,回顾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及其意义,并赞美了不同岗位的劳动者,同时提到了佛教中的劳动观,强调了劳动精神的重要性。
暮色风烟写绵州:看卢照邻在绵州的闲游生活
2025-04-27
绵阳日报
文化
历史
诗歌
唐咸亨二年(671年),卢照邻卸任新都尉后在绵州闲游,留下了《七夕绵州泛舟》(二首)等作品,赞美了绵州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内心的孤独。他还曾在绵州与王勃等人访山问水,寻访古迹,饮酒写诗会友,并在绵州官池(越王楼)与朋友们话别。
暮色风烟写绵州:看卢照邻在绵州的闲游生活
2025-04-27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历史
文化
旅游
唐咸亨二年(671年),卢照邻卸任益州新都尉后,在绵州闲游并写下《七夕绵州泛舟》(二首)。他与友人王勃等游览了绵州的山水,留下了赞美之词。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仕途的迷茫和对异乡生活的无奈。
百年仁慈 寻根之旅 | 英国建筑学家理查德·科尔比博士一行到访三台县人民医院
2025-04-25
三台县人民医院
医疗
历史
英国建筑学家理查德·科尔比博士及其家人到访三台县人民医院,开展‘寻根之旅’,重温医院123年的历史变迁。科尔比博士对医院有着深厚感情,并赠送了一张百年前的珍贵合影。医院借此机会深入挖掘院史资源,结合现代医院发展,打造医疗文化品牌,继续发扬百年仁慈精神。
探访读书台遗迹——书香绵阳的历史底蕴
2025-04-24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文化
历史
旅游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探访了几处古代读书台遗迹,包括扬雄读书台、司马相如读书台、郭玉读书台和小匡山读书台,这些遗迹不仅是文化的象征,也是市民传承阅读之风的重要载体。
书香绵阳的历史底蕴——探访读书台遗迹
2025-04-23
绵阳日报
文化
历史
2025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绵阳作为有着悠久书香底蕴的城市,拥有多个古代读书台遗迹,包括扬雄读书台、司马相如读书台、郭玉读书台和小匡山读书台。这些遗迹不仅见证了古代文人的学习生活,也成为了现代市民传承阅读之风的重要文化符号。
从三则故事看美滥施关税
2025-04-16
人民日报
国际
经济
历史
政治
文章从中国古代神话、古希腊神话和《绿野仙踪》三个故事出发,阐述了面对美国的关税战,中国应保持坚定信心,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韧性与市场缓冲空间,采取多元化出口和拓宽新兴市场等方式应对挑战。同时,文章强调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指出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会伤害自身,还会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呼吁各国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专家论证会在绵举行
2025-04-14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考古
历史
2023年启动的蜀道考古调查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近日在绵阳市博物馆举行了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对各线路调查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涪江诗韵间邂逅绵州千古风华——从《渡涪江》看王士祯笔下的诗意绵州
2025-04-13
绵阳日报
文化
历史
旅游
清康熙三十五年,王士祯陪同绵州州守李萃秀及门生刘修贤沿蜀道访问绵州,并留下了《渡涪江》这首诗,诗中描绘了绵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成为绵州的文化名片。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专家论证会在绵举行
2025-04-13
绵阳日报
考古
历史
近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专家论证会在绵阳市博物馆举行。蜀道考古工作于2023年启动,已取得超过前人的阶段性成果,涵盖线路走向与分布、沿线文化遗存、新发现等内容,并提出了后期工作计划和需解决的问题。
游仙魏城小学开展清明传统节日系列教育活动
2025-04-09
绵阳新闻网
教育
历史
国防
2025年4月3日下午,魏城小学邀请魏城镇退役老兵红色宣讲团为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堂沉浸式国防教育课。通过老兵许仁科讲述的真实战斗故事,学生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不易,增强了爱国情怀。此次教育活动是学校‘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的一部分,未来还将继续开展相关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
从魏城赋诗看陆游的宦游情结与故园之思
2025-03-24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文化
历史
文章讲述了陆游在1172年入蜀途经魏城停留创作《绵州魏成县驿有罗江东诗云“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戏用其韵》的故事,反映了他在宦途中复杂的感情与对故乡的怀念。
仙海:发现10米石龙 或与当地传说有关
2025-03-24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文化
历史
近日,绵阳仙海区石河堰村村民在基础设施维护工作中意外发现一条长达10米的石龙。这条石龙与当地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相符,成为村民心中的“守护神”。当地政府已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保护,并邀请考古专家鉴定研究其年代和文化价值。
仙海发现10米石龙 或与当地传说有关
2025-03-23
绵阳日报
历史
文化
绵阳仙海区石河堰村村民在基础设施维护时发现一条长达10米的石刻长龙,与当地流传的明清时期传说相符。当地政府已组织专业团队保护,并邀请专家鉴定研究其年代和价值。
未许诗人夸此地 却因绵州忆越州——从魏城赋诗看陆游的宦游情结与故园之思
2025-03-23
绵阳日报
文化
历史
文章讲述了陆游在宋乾道八年入蜀途经魏城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在此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诗词和对魏城历史文化的描述,展现了陆游的宦游情结与故园之思,同时也介绍了魏城的历史变迁。
击鼓吹笙且快意 绵州秋色醉远客
2025-03-16
绵阳日报
历史
文化
元代诗人汪元量在《绵州》一诗中描绘了第二次入蜀时的绵州秋景,展示了当时绵州的社会生活风貌。文章通过分析该诗及作者经历,展现了宋元交替时期四川地区的社会变迁。
光辉岁月 烈火铸剑 “两弹一星”系列科普之一
2025-03-10
绵阳科技馆景区
科技
历史
文章介绍了‘两弹一星’的起源、发展历程及重要成就,包括中国首颗原子弹、氢弹及人造卫星的成功试验,强调了其对国家科技发展的深远影响。
读《魏城逢故人》,解锁罗隐的蜀地记忆与绵州眷恋
2025-03-02
绵阳日报
文化
历史
文章介绍了唐代诗人罗隐的《魏城逢故人》及其创作背景,通过诗歌解读展现了罗隐对蜀地美景和友情的眷恋。还探讨了‘锦江’与‘绵江’名称考辨及诗题背后的故事。
绵阳市首批市级地名保护名录正式发布
2025-01-03
绵阳市民政局
文化
历史
绵阳市首批市级地名保护名录正式发布,涵盖千年古县、百年古县、古镇、红色地名及著名山川等七类共十一处地名。此次发布旨在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提升地名文化的影响力。
大禹的故事(下)
2024-11-07
北川永昌中学
历史
文化
传说
文章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多个传说故事,包括斩防风氏、规矩的来历、禹步的来历,以及晚年的大禹事迹如仪狄造酒、下车泣罪、五音听政、握发吐哺和节财薄葬。这些故事展现了大禹作为治水英雄和开国君主的智慧与德行,体现了古代中国的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
大禹的故事(上)
2024-11-07
北川永昌中学
历史
文化
旅游
文章介绍了大禹的出生故事、成长经历以及治水功绩,强调北川作为大禹故里传承着其精神,通过历史遗迹和文化活动展示大禹文化。
爱看绵阳|鲁班湖随风寄给你的诗和故事
2024-04-30
旅游
历史
鲁班湖位于绵阳市三台县鲁班镇,是四川第三大的引水人工湖。从高空俯瞰,湖中6沟、12湾与89座岛屿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座水库不仅具有农业灌溉和民生保障功能,还作为省级旅游风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了其艰辛的建设历程。
盐亭花林寺大殿:从元代走来的古建筑瑰宝
2019-12-20
文化
历史
位于绵阳市盐亭县富驿镇的花林寺大殿,建于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今年晋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殿是存世较少的斗拱式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成功举行“抗战英雄故事会”汇报展演
2015-11-13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
教育
历史
文化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举行抗战英雄故事会汇报展演,通过讲述王二小、海娃、赵一曼等英雄事迹,弘扬抗战精神,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活动历时两个月,涵盖班级初赛、年级决赛及小学部汇报展演,师生共同参与,反响热烈。
上一页
下一页
蜀ICP备2021020156号-1